中國電力網訊 近日,大唐華銀攸縣能源公司斗輪機檢修作業(yè)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,斗輪機緩慢移動傳遞來的震感,只容一人行走的柵格過道,給本就不易的檢修工作增加了幾分難度。然而,設備部點檢崔豐和兩名燃運代維的老師傅似已習慣了斗輪機的作業(yè)環(huán)境,他們正對著脫焊點反復探討,多番嘗試。從他們身上橫豎交織的煤印可以看出,他們已在這里工作了很長一段時間。
“斗輪機上的空間太小了,焊接作業(yè)遠不如其他地方來得容易,所以耗時也相對較久。”放眼周圍,這位師傅所處的空間十分狹小,只能置身于支架交錯的縫隙中作業(yè),但他們深知,現(xiàn)在該公司雙機運行,進煤任務不容有失,此次斗輪機尾車托輥支架斷裂雖是計劃檢修,但他們絲毫不敢放緩檢修節(jié)奏,必須全神貫注,加足馬力,全力檢修。待找到合適的角度,這位燃運師傅便毫不遲疑開始進行焊接作業(yè)。
斗輪機過道的另一側,李德輝開始查看懸臂帶滾筒兩側的包膠的磨損情況,分析磨損原因以及處理方案。他告知筆者:“輸煤系統(tǒng)以前問題多,經常進行搶修,給公司安全生產、經濟運行帶來了很大的風險,現(xiàn)在我們將日常管理落到實處,抓住關鍵人、關鍵事、關鍵點,早檢查、早處理,全力變搶修為計劃檢修。”帶著這股信念,他圍著每一處細節(jié)仔細檢查、反復打量,每日一查的“打卡”便開始了。
不知不覺中已接近中午,太陽從東邊爬到了頭頂,熱度開始蔓延。但檢修仍未結束,李德輝也未離開現(xiàn)場,檢修工作還要幾個小時才能結束,檢修人員中午也只能在現(xiàn)場簡單地用餐??聪驒z修處的三位工作者,額頭已經沁出了薄汗,在汗水的折射下,他們眼中散發(fā)出了堅定的光芒。